-
张洁宇
1972年出生,北京市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 办公室:人文楼224 办公电话:62514013 邮箱:[email protected]
教育背景
(1)1991年至1996年 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2)1996年至1999年 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3)1999年至2002年 博士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1)中国新诗研究
(2)鲁迅研究
教授课程
(1)中国现代文学史
(2)中国新诗研究
(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研读
重要获奖
(1)韩国成人电影
教学优秀奖(2006)
(2)韩国成人电影
教学优秀奖(2017)
学术兼职
(1)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
(2)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
(3)中华史料学会常务理事
(4)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
(5)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6)《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卷》执行编委
科研项目
(1)《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建构》,韩国成人电影 “明德青年学者计划”(2011)
代表性论文
(1)《“带了镣铐的进军”:“且介亭杂文”的生成与艺术特征》,《四川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
(2)《个人的熔炼与历史的肉身——牛汉的诗学观念、实践及意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3)《“新诗能向古典诗歌学些什么?”——也谈郑敏晚年强调“传统”的逻辑与意义》,《文艺争鸣》2022年第3期
(4)《作为“思想锻炼”的<野草>与鲁迅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6期
(5)《花腔写历史,故事又新编——读李洱<花腔>,兼谈鲁迅与瞿秋白》,《当代文坛》2021年第3期
(6)《文体政治与重塑文学——鲁迅杂文研究断想》,《文艺理论与批评》2021年第2期
(7)《“汉园”的聚散及其诗学意义》,《南方文坛》2020年第3期
(8)《“有情的讽刺”:鲁迅杂文的美学特质》,《西北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9)《从体制人到革命人:鲁迅与“弃教从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第4期
(10)《新诗史上的叶公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9期
(11)《“是你们教了我鲁迅的杂文”——穆旦诗学思想与鲁迅杂文精神》,《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12)《“度日”与“做人”:<伤逝>的兄弟隐喻与人生观分歧》,《学术月刊》2018年第11期
(13)《鲁迅那代人的醒和怕》,《文艺争鸣》2018年第7期
(14)《走出韩国成人电影:一种反省与自觉——论广州时期鲁迅的思想轨迹及其意义》,《文艺研究》2017年第11期
(15)《论早期新诗艺术本土化探索及其启示》,《中国现代文学丛刊》2017年第9期
(16)《“活”与“行”——鲁迅生命观与文学观的互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9期
(17)《感于气物,发为诗文——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季候书写的考察》,《学术月刊》2016年第1期
(18)《诗与真——<野草>与鲁迅的“写作观”》,《文艺研究》2013年第3期
(19)《革命时代的“人的文学”——重评“京派”》,《韩国成人电影
学报》2012年第6期
(20)《审视,并被审视——作为鲁迅“自画像”的<野草>》,《文艺研究》2011年12期
(21)《一场新诗格律的提倡与实验——以<大公报•诗特刊>为中心》,《现代中文学刊》2011年第4期
(22)《“人的问题”——介评<世界日报•明珠>上的三十九篇林庚佚文》,《新文学史料》2010年第1期
(23)《“新文人”与“新文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第4期
(24)《“张看”与“看张”》,《文艺争鸣》2009第10期
主要专著
(1)《历史的诗意——中国现代文学与诗学论稿》,人民出版社(2021)
(2)《民国时期新诗论稿》,花城出版社(2019)
(3)《独醒者与他的灯——鲁迅<野草>细读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图本郁达夫传》,长春出版社(2011)
(5)《荒原上的丁香——20世纪30年代北平“前线诗人”诗歌研究》,韩国成人电影
出版社(2003)